
说来好笑,邂逅寿星李秀立老人还因她的三女儿。三女儿名叫凤凰,和我同住一个院区。
那天早上,对门楼梯下来的凤凰妹子径直走向我,说请我开车去接她居乡的妈妈过来住几天,我二话没说就答应了。
老人居住汉寿月明潭(现属军山铺镇)。记得接老人那天,我搀扶老人上车时,旁边还有几位伴聊的闲散老人帮扶,只是秀立老人根本用不着别人的搀扶,胳膊一甩就跨进了车座。
这次,在随县民政与媒体参与慰问"百岁寿星″的活动中,在媒体的摄像镜头前出现的百岁寿星居然是她一一李秀立老人?我不敢相信我的眼睛,蓬松的黄发下是清亮的眼神,脸庞上的皱纹虽很明显但被自信的笑容拉松得非常的从容,不停地絮说着请我们安坐的话语。
老人的二女儿鸾凰向我们讲叙了老人家的些许往事。
李秀立生于1921年,自打嫁给了"教书匠"的父亲后,风里雨里,农活家务一肩挑,生儿育女七八个,费尽心力体力,经受了生活的摔打,成就了寿星的顽强身骨。
当我问到老人长寿秘诀时,二女儿告诉了我几件事:其一,当教师的父亲“文革”中受冲击时,妈妈时常安慰父亲,事情总会搞清楚的,别要怨恨,带我们全家走出了阴霾。其二,家里的蔬菜供应不上,她亲自下水潭捉小鱼小虾。小鱼小虾捉完了,小泥鳅都要捉上几条,炖上一锅白萝卜汤,说有营养有营养的,让我们一家人吃得美滋滋的。其三,一家人没柴烧,就自己上山砍柴。一梱捆的柴火背在背上人影都见不到了,在路上移动还被人笑话成"刺猪″(本土刺猬的俗称)。背到家后听说隔壁的灶孔缺柴了,妈妈就急急地跟人家送过去。妈妈不仅砍,还常在荒坪隙地栽树造林。我们入夏时享受的桃子,桃树就是妈妈亲手栽种的。
没等二女儿故事说完,我迫不及待地问妈妈爱不爱吃甲鱼的事,甲鱼之乡嘛,都说甲鱼可长寿。二女儿鸾凰告诉我,这正是我还要告诉你的事。
我妈妈还与甲鱼有不解之缘的呢!我还小的时候,妈妈从水潭里抓到了几只小甲鱼,纽扣般大小,舍不得吃,就把它们投放在残菜剩饭喂猪用的潲水缸里养着。小甲鱼进了潲水缸,好似进了"富贵房",食料充足,水温适宜,就一个劲儿地长长长……那些年,这些“黑小伙”都让我们全家享用足了妈妈的甲鱼羹、甲鱼汤,至今都难以忘怀。然后,妈妈便成了不老的神话,然后我们全家都以猜不透的年龄,受到了周围村民的许多赞许。
我记起来了那时,难怪我帮凤凰接妈妈时的那些老友们都说自己已是近百之人,着实让我疑虑了许久。她们都是妈妈的朋友,也都成了潲水缸养甲鱼的能人。
尔后,我把老寿星李秀立的情况视频给了北京的凤凰,凤凰又如诉如泣地诉说了许多有关妈妈的事情让我心生敬意。
当时我给寿星李秀立归结了一句话:心宽,勤劳,吃甲鱼。凤凰听后,哈哈地笑了。
我不禁口占一绝,以示感慨:
万事亲为筑寿台,寿台更重好情怀。
赏心那片红桃树,都是寿星亲手裁。
来 源:汉寿县文学艺术界联合会
作 者:王道富
编 辑:傅莹莹
一 审:黄学丽
二 审:朱自刚 曹亚玲
三 审:张智峰
责编:傅莹莹
来源:汉寿县融媒体中心
跟着总书记学历史
【乡村振兴路上的“老兵”】邓红波:“兵支书”领航 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
【视频】汉寿新闻2025.8.1
【乡村振兴路上的“老兵”】吴喜堂:永葆军魂的“兵支书”
【视频】汉寿新闻2025.7.31
【视频】汉寿新闻2025.7.30
【视频】汉寿新闻2025.7.29
【视频】汉寿新闻2025.7.28
下载APP
分享到